近日,國家醫保局官網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6976號建議的答復,就部分醫院為了提高病床周轉率而規定患者15天必須出院等問題,國家醫保局表示,該局和各級醫保部門對參?;颊咦≡禾鞌禑o限制性政策,享受醫保待遇也與患者住院天數沒有關系。
3月13日,記者走訪宜昌部分醫院發現,15天必須出院并非個例,而醫生表示住院時間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多數情況下不需要住院15天。此外,醫患關于出院問題容易出現爭議,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醫患雙方對于出院標準的不同理解。
15天必須出院不是個例
談起家里老人住院的事兒,家住城區的宋女士可謂是一肚子苦水。宋女士的父親今年83歲,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可每次住院15天左右,醫生都會讓家屬辦理出院。
去年5月,宋爺爺在城區一家醫院實施了前列腺手術。本想著做了手術總可以多住幾天吧,可沒想到,住院治療半個月,手術傷口還未完全恢復,醫生就讓他們辦理了出院手續。宋女士說:“醫生給出的解釋是父親的病情已經達到出院標準,可以回家休養?!笨苫丶液髢H兩天,宋爺爺就因痔瘡復發再次入院治療?!半m然再次入院的原因不太一樣,可老人總是把二次入院的原因歸結為出院太早,身體還沒調理好?!彼闻空f。
與宋女士遭遇相似的還有市民劉女士。劉女士的老伴周先生今年61歲,去年因腦梗住進了城區一家醫保定點醫院。但讓劉女士感到迷惑的是,住院治療了近一個月后,病還未全好,醫生卻讓他們辦理出院,過幾天后再辦理住院手續,或者轉院繼續治療。
在劉女士的再三追問下,醫生才給出原因。原來,周先生目前的醫藥費已經超過4萬元,費用和住院時間均已接近醫保規定的費用報銷上限和住院時間規定,需要通過“二次住院”或轉院的方式來規避相關規定帶給醫院的壓力。
劉女士對此感到很疑惑:“老伴在住院治療腦梗期間,還因突發腦出血被搶救,雖然住院近1個月,但病根本沒好?!眲⑴勘硎?,“二次住院”或轉院還會造成她經濟上的損失,“重新入院就要再交一次‘門檻費’,如果轉院,很多檢查項目還得重新做,這筆費用也不少?!?/p>
“分解住院”你聽過嗎
劉女士遭遇的現象是否合乎規定呢?城區一家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做法原則上是不允許的。這實際上是‘分解住院’,就是醫院怕超出醫保報銷費用限制,在病人達不到出院標準的情況下出院,然后讓病人重新入院。這種情況在國內很多醫院都存在?!?/p>
對于宋女士遭遇的情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說,關于出院時間的規定,很多情況下是因為醫患雙方對于出院標準的不同理解。醫生往往是基于患者體征作出的出院判斷,但患者則是憑借自身主觀性感覺,因此很容易出現矛盾。
據《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我國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9.2天,其中公立醫院為9天,與2020年比較,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減少0.3天。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醫院發展的統計指標里,住院天數和病床使用率,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醫保政策從未規定過參保人員住院費用限額,只不過衛生主管部門對醫療機構次均費用有考核,對平均住院日有規定;醫保部門對醫療機構醫療費用總額控制,對于部分病種實行單病種限價,但這些都是針對醫療機構的,并不針對單個病人。即使醫院超過醫保限額,也不會讓參保人自付醫療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說:“一旦患者費用‘超支’,就要醫院‘埋單’,而醫院收入與醫生工資、獎金掛鉤,最終會被平攤到相關醫生頭上。盡管如此,醫生也會把患者是否符合出院標準,當作第一考慮因素?!?/p>
多數患者不需住院15天
3月5日,在進行膽結石微創手術后第4天,市民趙先生順利出院。后期,趙先生只需要在家中休養,半個月后到醫院拆線即可。
城區一家三甲醫院的一位外科醫生介紹,得益于近年發展的微創手術,很多手術患者較以前能快速出院。目前,開顱手術通常住院時間在10天左右,像心臟支架這種微創介入手術,大多數兩三天左右就可以出院。只有特別疑難、復雜或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住院時間才會延長。該醫生還表示,一些患者認為“開刀了就要等到拆線”“見血了就要等到傷口愈合”,而實際上,患者病情平穩后的康復期如果由康復機構或者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承接,這既能為患者節約治療費用,也可以將寶貴的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患者。
一位從事醫保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介紹,為保證基金合理使用,醫保中心一般會對醫保定點醫院采取限額報銷措施,一旦病人治療費用超過定額,醫院就要自行承擔超額部分。下定額的初衷是為了防止醫院用大處方、亂檢查、延長住院時間等手段牟利,以保證參保人員利益不受侵害。
該人士建議,現有醫院考核指標應增加更多靈活性。對于有些復雜疾病和病種,如器官移植患者、腫瘤患者,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考核之外給予更多關照。如果確實屬于診治必需的合理費用,相關部門應該給予補償,否則最終損害的還是患者的利益。
(三峽晚報記者歐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