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晚報訊(記者高源 通訊員陳璐)中醫撳針是一種在人體穴位上進行埋針的治療方法,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瘀散結的功效。3月12日,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成功將這項中醫適宜技術應用到放化療并發癥的抑制中。
宋爺爺是一位肺癌的患者,在放化療四科治療肺癌期間,出現了頑固性便秘和腹痛等癥狀。這次住院是因為連續咳嗽了三個多月,胸痛一個多月,便秘一個多月。在口服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主管醫生陳澤奎決定采用清鈴撳針進行埋針治療,以減輕放化療并發癥帶給宋爺爺帶來的痛苦。3月13日,埋針后的第二天,宋爺爺的便秘癥狀消失,腹脹腹痛也有明顯緩解。
陳澤奎介紹,腫瘤病人在進行化療、放療、靶向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骨髓抑制,惡心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采用撳針治療癌性疼痛,不僅提高了西藥止痛的療效,還能從整體出發調節機體陰陽平衡到達治標更治本的目的,且較于傳統針灸療法,針體更細,刺痛更少,透氣性更好。
評論
已有0條評論
0/150
提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