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裝不換志,退伍不褪色——這是退役軍人們共同的精神追求。
“40后”老兵,年輕時翱翔藍天,退休后熱心公益,鶴發童顏,初心不改;“90后”小伙,退役后投身鄉村教育,將軍旅作風融入教學,成為孩子們的心中男神。
歲月無聲,時光流轉,胸懷家國、樂于奉獻的的軍旅文化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從街道巷尾到田間地頭,從科研一線到轟鳴工地,在我們身邊,不同時代的退役軍人,正用各自的方式,詮釋著相同的家國情懷。
“40后”覃好仁:
翱翔藍天打掃樓道 事無大小永葆“匠心”
年輕時,他翱翔藍天,27年飛行3000小時守衛祖國;退休后,他熱心公益,撿拾垃圾打掃樓道一樣專注。
“只要有利祖國、有利社會的事,不論大、小,都值得去做?!边@是伍家崗區張家店社區83歲老黨員覃好仁的心聲。
1940年,覃好仁出生于長陽資丘。18歲那年,覃好仁應征入伍,因為表現優異,1960年他順利通過招飛,系統學習飛行員專業知識。
“我有股倔脾氣,不學好絕對不放棄?!蹦嵌螘r間,覃好仁白天正常學習,晚上等別人睡著繼續打夜工,直到知識點全部理解。
1967年,覃好仁調到南海某部,負責飛夜航,駕駛殲—6戰斗機,守衛海南島的安全。一次執行夜航飛行歸來,座艙起霧,視線受阻,在距地面僅有百米時才找到降落地點,覃好仁及時冷靜處理才化解危機。
“當時再遲疑幾秒鐘就會機毀人亡。我死了不要緊,飛機不能有事?!卑肯杷{天20余年,飛覃好仁行超3000小時無一次事故,榮立三等功一次。
1985年,退休后的覃好仁在家依舊閑不住,與老伴一起到社區報到,參與各項公益活動。
覃好仁還積極支持社區“紅立方”百姓展覽館建設,將珍藏多年的獎章、日記等“紅色檔案”免費提供給社區布展,并承擔義務講解工作。
2022年5月,伍家崗區檔案館面向社會征集各類檔案資料,覃老又將服役期間使用過的飛行裝備、學習筆記、照片等17件物品送到檔案館,他也成為伍家崗區檔案館個人“紅色檔案”征集進館的第一人。如今,他僅留下一雙飛行靴作紀念。
“70后”王宗華:
返鄉二次創業 荒山變“金山”
他曾被稱為“王傻子”,放著大城市好日子不過,回到家鄉種田耕地。辛苦掙的錢,都用來給別人修路引水。但在他自己眼里,這一切都值得。
“我從小在山里長大,知道貧窮的滋味,所以更希望去改變他?!?46歲的王宗華說。
1977年,王宗華出生于興山高橋。1994年,參軍入伍。三年部隊生活,讓這個農村小伙更加堅毅勇敢。
退役后,經過多年打拼,他和戰友在武漢合伙成立物業管理公司。這期間,他在省城成家立業,站穩腳跟。
正當一切順風順水,2012年,王宗華卻決定:撤出資金,回家鄉發展!回家后,他經過多次調研, 最終選擇流轉承包4500畝荒山,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要想富,先修路。修基地道路時,為方便村民出行,他自籌資金近60萬,繞行6公里,終結當地山上不通公路的歷史。隨后,他投資40萬元整修水庫,保障基地和老百姓生產生活用水。
說好了發展產業,結果大部分投資都用到修路和引水上。有人說他傻,他說:“我還年輕,只要鄉親們過得好,花點錢,值!”
他先后成立宜昌嘉宸合盛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和興山縣格林美林果專業合作社,發展煙葉、蔬菜,藥材、食用菌、核桃等產業,年收益上百萬元,昔日荒山變“金山”。
如今,王宗華又將精力投入到鄉村旅游,高山民宿的開發中。
“80后”吳林寶:
打通務工渠道 他是鄉親們的“寶”
一邊是城市招工難,一邊是農村勞動力就業難,秭歸“80”后退役軍人吳林寶就是這“兩難”的牽線人。
吳林寶1984年出生于秭歸楊林橋鎮。2001年12月應征入伍。退役后,他曾擔任某大型企業保安主管。
“大城市里,很難招保安、保潔,我是不是可以在老家組織有意愿的鄉親們來干?”萌生這一想法后,2015年春節回鄉期間,吳林寶帶著宣傳資料,挨家挨戶介紹工作崗位、工作條件、工資收入。
“起初,村民們不太信任。但我覺得,只要邁出第一步,就有希望?!彪S即,吳林寶自掏腰包3萬余元墊付路費,并預付一個月工資,組織首批7人走出大山來到城市就業,7個家庭實現穩定增收。
有了好口碑,很多鄉親慕名找到吳林寶幫忙介紹工作。2017年,吳林寶成立東陽勞務,當年幫助30多名秭歸人在武漢就業,從事保安、保潔綠化、空調制造等工作。
隨著業務拓展,2019年,秭鄂物業應運而生。公司業務由單一提供勞務服務向使用大量勞動力的物業經營轉型,由給別人“打工”向自主用工轉變,由單一外出務工向部分“家門口”就業拓展。
3年來,秭鄂物業先后組織農村大齡勞動力1000余人次,轉移就業300余人,創造勞務收入3000余萬元。
不僅如此,吳林寶還特別熱心公益。2020年初,他逆行武漢抗疫,連續奮戰60多天,受到武漢東西湖區人民政府嘉獎。2021年河南發生洪災,他赴鄭州、新鄉,兩次向災區捐贈12萬多元的生活物資。2019年以來,他還先后捐贈60多萬元支持老家興建公路、建村文化廣場。
“90后”常仔宇:
“仔仔”老師 鄉村孩子的體育男神
在遠安縣舊縣鎮安鹿小學,90后的“仔仔”老師是孩子們公認的男神。
作為一名體育老師,他技能全面,尤其打得一手好球。他寓教于樂,將小游戲融入課程,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體育的魅力。
他古道熱腸,孩子們有什么困難,都能找他。他還堅持從每個月的工資中拿出200元,長期資助一名困難學生,讓山區困難學子沐浴在愛的陽光中。
“仔仔”老師名叫常仔宇,畢業于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時,他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退役后,于2020年通過招考來到安鹿小學,開始體育教學生涯。
“四年軍旅生涯,是我一生的財富。在教學中,我也嘗試把部隊的優良作風教給學生?!?教育生涯的第一課,“仔仔”老師便以分享軍旅生活走進孩子們的心里。從地方大學生懷揣報國志講到投筆從戎練就信保尖兵,從日復一日的爬桿架線訓練講到鏖戰演兵場比武奪魁,“仔仔”老師的軍旅生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愛國的火種,激發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報效祖國的熱情。
在教學條件相對落后的鄉村小學,“仔仔”老師充分發揮羽毛球國家二級運動員的經驗與優勢,努力帶領孩子們尋找體育的樂趣。他將小游戲融入課程,寓教于樂,讓孩子們感受到體育的魅力。
在他的帶動下,操場上運動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們的運動興趣越來越濃。近期,“仔仔”老師還帶領孩子們組織起了足球隊、田徑隊,在遠安縣組織比賽中均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仔仔”老師主動申請加入“玉華愛心工作室”,工作之余走訪困難學生、留守兒童。從教兩年來,先后走訪20余名困難學生,向2名困難學生伸出援手先后支出2000余元,并從每個月的工資中拿出200元長期資助一名困難學生,讓山區困難學子沐浴在愛的陽光中。
(三峽晚報記者高伊洛 通訊員陳思彤)